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辦、廳、局:
根據省委、省人民政府總體部署,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修訂山西省縣域經濟發展考核評價暫行辦法的通知》(晉政發〔2015〕28號)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西省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辦法〉的通知》(晉辦發〔2015〕38號),省人民政府對2015年度全省縣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考核評價,F將考核評價結果通報如下:
一、A類縣(市)考核評價結果
A類縣(市)是非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的煤炭大縣(市)。根據考核評價辦法,從經濟發展、經濟結構、民生改善和資源環境4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22個A類縣(市)評價結果依次為:孝義市、靈石縣、懷仁縣、襄垣縣、沁水縣、沁源縣、山陰縣、澤州縣、介休市、長治縣、高平市、陽城縣、盂縣、原平市、壽陽縣、長子縣、柳林縣、霍州市、屯留縣、洪洞縣、昔陽縣、鄉寧縣。
二、B類縣(市)考核評價結果
B類縣(市)是非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的無煤縣(市)或煤炭產量較小的縣(市)。根據考核評價辦法,從經濟發展、經濟結構、民生改善和資源環境4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38個B類縣(市)評價結果依次為:太谷縣、侯馬市、臨猗縣、永濟市、祁縣、曲沃縣、潞城市、河津市、清徐縣、蒲縣、汾陽市、絳縣、古縣、新絳縣、芮城縣、平遙縣、聞喜縣、定襄縣、萬榮縣、襄汾縣、安澤縣、應縣、翼城縣、垣曲縣、陽曲縣、交城縣、稷山縣、平定縣、夏縣、左云縣、浮山縣、交口縣、文水縣、古交市、榆社縣、沁縣、黎城縣、陵川縣。
三、C類縣考核評價結果
C類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范圍內的縣。根據晉辦發〔2015〕38號規定,從扶貧攻堅、經濟發展、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公共服務和生態建設、投入與管理以及黨的建設和組織領導5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核,36個C類縣考核評價結果依次為:和順縣、吉縣、興縣、河曲縣、武鄉縣、左權縣、壺關縣、平順縣、婁煩縣、繁峙縣、代縣、平陸縣、隰縣、寧武縣、五寨縣、靜樂縣、永和縣、五臺縣、嵐縣、右玉縣、神池縣、中陽縣、岢嵐縣、臨縣、陽高縣、方山縣、大同縣、汾西縣、天鎮縣、石樓縣、渾源縣、大寧縣、廣靈縣、偏關縣、靈丘縣、保德縣。
四、市轄區考核評價結果
根據考核評價辦法,從經濟發展、經濟結構、民生改善和資源環境4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23個市轄區評價結果依次為:太原市小店區、太原市迎澤區、太原市杏花嶺區、長治市城區、晉城市城區、太原市萬柏林區、晉中市榆次區、運城市鹽湖區、大同市南郊區、長治市郊區、太原市尖草坪區、大同市城區、大同市礦區、朔州市平魯區、臨汾市堯都區、陽泉市城區、太原市晉源區、忻州市忻府區、朔州市朔城區、大同市新榮區、陽泉市郊區、呂梁市離石區、陽泉市礦區!—
2016年我省經濟下行壓力持續較大,縣域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按照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創新驅動、轉型升級,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附件:2015年度縣(市、區)考核評價結果
山西省人民政府
2016年10月28日




|